|
8月8日上午,天津大学2017年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工作会议在省会议中心西宁厅召开。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学院教授王静康,党委常务副书记舒歌群,副校长王树新,教务处处长白海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赵美蓉,人事处处长杜青,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铎,校友与基金事务处处长潘峰,党办校办副主任李一昂,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化工学院教授龚俊波,我校领导索端智、谷晓恒、王刚、秦燕鸣、马成俊及相关职能部门、部分理工科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赵燕武主持。
赵燕武首先代表青海民族大学党委、行政及全校各族师生对钟登华校长一行来青访问并指导我校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天津大学近六年来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赵燕武说,从2012年教育部正式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以来,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做到了力度不减、速度不缓,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
索端智校长从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机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教学管理水平、支持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2013年至2016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情况,从成立青海省高校中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走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举办高端学术会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重点总结了今年上半年重点推进工作,并从天津大学继续支持我校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申报、支援我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等五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对口支援工作打算。他指出,学校将继续趁势而上,落实两校制定的工作计划,努力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更加良好的发展业绩回报天津大学的支援。
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我校计算机学院院长(挂职)魏建国,学校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处长扎西才让,教务处副处长卓玛,实验设备中心主任昝风彪,研究生部副主任陈文烈,科技处处长宋萍等同志先后发言,从各自工作出发,简要总结了上半年主要开展工作,提出了下半年请求对口支援的具体事项,得到天津大学对应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
在双方参会人员交流发言后,王树新表示将在博士学位点申报、学生交换培养等方面继续支持青海民族大学建设,在新工科建设上将为我校牵线搭桥。舒歌群说,近年来对口支援工作在青海民族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双向交流、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工作等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效;对口支援工作具有相互性,不仅推动了青海民族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天津大学提供了支持;将在青海民族大学设立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中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家国情怀,增强立身立本基础。今年下半年,天津大学将积极落实青海民族大学提出的工作计划,着重从帮助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做好人员派遣工作、推进高水平科研工作带动高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王静康院士认为,青海民族大学的发展前途无量。她指出,青海的很多资源在国内领先,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是学术交流合作的基地,对其科研团队的工作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借助国家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中心这个平台,可以帮助青海民族大学选派相关学科研究生出国,走向国际,实现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目标。
之后,钟登华围绕“加大支援力度,寻求重点突破”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六年来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特别是王静康院士青海民族大学工作站的成立开启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现有面上工作已经铺开的前提下,要加大支援力度,寻求重点突破,一方面把民大建设好是天大的事,在原来的基础上,要举天津大学之力把青海民族大学建设好,这就需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这是我们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寻求重点突破。近年来,对口支援工作面已经铺开了,这是应该的,很多方面还需加强,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是在博士点单位申报方面争取一次成功。如果民大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对于民大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实现从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到博士授予权单位的大跨越。天津大学要把青海民族大学博士学位点的突破当成对口支援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事情。第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有所突破。目前,青海民族大学还没有特聘教授、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民大要产生自己的长江学者、杰青、优青,这是反映一个高校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要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突破口,借助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实现这个目标。要在重点发展的学科、优势学科中挖掘人才、重点培养,利用天津大学学科优势搭建平台,在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突破。第三是新工科建设方面要有所突破。新工科建设对天津大学来说也是极好的发展机遇。新工科建设最大的标志是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就像空气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学科,不仅工科要职能,理科也要智能,文科同样也需要智能,将对学科发展带来极大提升。智能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集中体现在数据采集、获取和计算速度方面,比如3D打印、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等。新工科的概念是用现代的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发展新的学科、新的方向,这是大的新工科概念,不同于过去和现在,关键是塑造未来,从新工科到新产业再到新经济。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如何用新工科理念去加以改造、发展是大问题、也是大理念,天津大学将进一步研讨,也将与青海民族大学共同探讨,促进地方高校新工科的发展。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如何重点突破,需要我们去布局、去共同设置专业方向,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两校共同建设专业及学科方向是今后要发展、会产生长期影响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简单的交流,可能在某一方向上会产生高端学术带头人,这也是天津大学亟需培养的人才。甚至将来可以在青海民族大学发展无人驾驶,这需要超前的意识,让好的理念在青藏高原实现,这当中也会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人才,明确重点突破的专业方向,培养出重点人才,对对口支援工作具有极大意义。寻求重点突破,不仅仅停留在全方位的职能处室对接层面,要找几个亮点来做。此外,天津大学可以组建天津高校团队来青海民族大学对接对口支援工作,寻求合作发展,实现多赢共赢,进一步拓宽思路、开拓视野,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实现更高目标。
赵燕武最后表示,通过今天的会议,备受鼓舞,深受启发,钟登华校长、舒歌群副书记站位高远,对对口支援工作把握精准,目前对口支援工作已经实现了建立院士工作站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目标,下一步要按照钟登华校长的讲话精神,努力寻求新突破,最终实现青海民族大学“跑步前进”和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既定目标。思路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执行,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要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切实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下午,在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钟登华校长一行参观了校史馆、文化走廊、新校区,实地考察了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规划、设计的部分在建项目。
在青期间,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省委副书记刘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副省长王予波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会见了钟登华、王静康、舒歌群、王树新。
推荐阅读
【通知公告】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行事历(2017年8月28日—2018年1月14日)【大学文化】青海民族大学校歌MV合唱版【大学文化】青海民大宣传片(上)【大学文化】青海民大宣传片(下)【大学文化】校园牡丹专题片【大学文化】青海民族大学校景欣赏【大学文化】校园春色【大学文化】第二波校园春景来袭!【大学文化】民大校园雪景欣赏【大学文化】民大荷花别样红
了解民大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
|